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改革聚众智,同心建强国——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(2025)观察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来源:新华网客户端

“教育,蕴藏大国崛起的力量,寄托万家幸福的希望。教育,正以顶天立地之姿,铸强国富民之梦。”11月6日,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会场里响起教育之声。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(2025)(以下简称“论坛”)正式开幕,汇集来自教育行政部门、专家学者、校长教师们共同的期待。

这场论坛聚焦哪些话题?分享哪些经验?产生怎样的影响?记者走进现场,感受教育改革的最新脉搏。

强国建设浪潮中,听教育新声音

10月23日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,在北京胜利闭幕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《建议》,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。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浪潮迅速在教育系统掀起。

深化改革,教育何为?论坛的举办,目标明确。

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、社长范绪锋表示:“本次论坛以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聚力教育强国建设’为主题,就是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,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结合起来,推动党中央精神要求向一线传递、助力教育决策部署向基层落实,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。”

论坛的举办,凝聚共识。

“‘十五五’规划建议明确提出‘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’。这要求我们打破体制机制上的壁垒、推动评价体系改革、建立人才流动的‘旋转门’、促进资源共享。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注意到,论坛上来自各学段、各领域的嘉宾众多,议题正覆盖这些关键改革领域,“这必将促进交流、凝聚共识”。

在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看来,论坛有助于教育战线深化对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,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凝聚共识。论坛聚焦教育综合改革关键问题,为省级层面、政府院校谋划和实施改革举措提供宝贵思路。同时,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,促进各地互学互鉴,,共同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用媒体的视角聚焦教育系统教育强国建设实践,收集真知灼见,指向改革更深远的目标。

“中国教育报刊社将构建常态化、机制化的案例库思想库,创新话语体系,实现既‘声量倍增’又‘深入人心’,建立‘案例发现-媒体传播-政策研究-落地反馈’的闭环机制,更好汇聚教育新思路和新实践,讲好新时代教育故事,推动教育改革步伐。”范绪锋说。

改革试点中,看各地新探索

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,教育部党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,加快推进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,深化教育综合改革。

改革经验,在各地各校涌现,在论坛上汇聚。

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——

在毗邻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,有一群“红喇叭小讲解员”。20年来,这支队伍薪火相传。

该校党支部书记、校长吴蓉瑾回顾了“红喇叭小讲解员”从初创时的小社团,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综合实践类课程、形成特色品牌的历程。“要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助力强国新征程。”吴蓉瑾说。

深刻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——

山东省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、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霞介绍:“潍坊推进‘市县结合改革’统筹关键资源配置。市里负责生成未来10年学位需求趋势图,组织各地‘一县一策’制定新建扩建、内部挖潜、贯通共享3条路径,逐步补齐学位缺口,保障所有县中顺利度峰。”

深刻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——

“企业主导的产教深度融合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突破口。‘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’创新工程实施以来,248家龙头领军企业与学校签署共建联合研究院(中心)协议。”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分享。

江苏持续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,切实把“第一资源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“第一动力”;天津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产教融合法规,紧密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龙头企业需求,强化平台支撑;湖北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纽带,构筑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“朋友圈”……

一个个案例鲜活生动,是教育改革成效的缩影。

论坛同期还开展2025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、职业院校“专业说”案例、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案例、2026年度教育对外开放领域改革创新案例及重大研究课题征集,充分汇聚深化改革、创新实践的重要成果。

一个个迈向教育强国的坚实步伐印刻在教育工作者心上。

锐意奋发中,扬改革创新风帆

论坛上,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,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”是教育部领导发出的号召,亦是与会者的共识。

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画卷,由教育同仁齐心协力绘就。

在教育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,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改革新要求明晰,如何把握?

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介绍了学校《智能电子创客设计与实践》项目式课程:“该课程把国家战略需求设置为项目背景,以‘提出’问题为目标,以‘解决问题’为导向,不设定‘边界条件’,培养学生跨界整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,这是学校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举措。”

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时代中,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改革新机遇出现,如何应对?

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徐坤介绍,学校建设“UNETS未来学习中心”,创新教育教学新手段,拓展教育教学新空间,提升教育教学新素养,深化教育教学新评价,探索个性化学、差异化教、智能化研、精细化管的数智北邮开源生态,着力打造“无边界大学”。

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的谋划下,推动教育实现系统性跃升的改革新任务部署,如何落地?

分论坛分别聚焦立德树人、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国际传播6大改革领域,抛出一个个改革中的热点、难点问题……一场场主旨报告、圆桌论坛、校长沙龙,掀起头脑风暴。

每个会场,都能看见高高举起的手机在拍照,会议间隙,与会者热烈地交流着。

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总校长汤岚匆匆走进基础教育分论坛,她的笔记本上已经写得满满当当。“专家报告非常精彩,我想多听听。”她告诉记者,“十五五”时期,教育集团将打造15分钟学习社区、依托新技术重构课程、生态建构教师队伍,她在论坛中不断汲取着经验与智慧。

参会前,南昌大学政策研究和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朱旺力一直在思考“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校改革”?“我发现许多专家都很关注这个话题,不少高校都已开展实践,论坛让我很受启发。今年,南昌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,打破学科设置、管理制度等边界,正是希望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整体的改革发展。”

“‘新双高’是我最关注的内容。”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毕思勇作了许多记录。“我更加明确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必须走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、工学结合、知行合一的道路,这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。”

“潍坊市将认真借鉴各地先进经验,打造‘基础教育名城、职业教育高地、高等教育强市’三张品牌,以实干担当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待。”王霞说。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